建設性對話是任何領導者職務描述中的重要部分。但是以對話和溝通做為領導技能的重要性,可能往往沒有受到檢視。如今有大量的證據顯示,對話有適當的時間和地點,而且任何領導人或有抱負的領導人,可能會因較慎重地考慮到某些類型對話的陷阱,而從中受益。重要的是,存在于對話之中與扯到之事的細微之處,往往和對話本身一樣重要。
我們來看看對話本身未必能產生有效領導的三種情況:
「光說不練」:對話可能造成一種錯覺,讓人以為某件事已有人在做,或者某人正在取得進展,其實正在做的只是溝通,而缺乏必要的行動。這是我們都經歷過,而且在工作上需要奮力克服的事;殊不知已有科學證據,有助于解釋領導人能做的事。早在2004年,頗受敬重的研究員瑪格麗特.阿奇爾(Margaret Archer),探討個人的行動,如何受到自身「反思的」(“reflexive”)天性所影響的概念。她定義了三種類型的反思者:「溝通的反思者」(“communicative reflexives”)是需要別人來完成他們的內在對話,才會有優(yōu)良表現(xiàn)的人;「自主的反思者」(“autonomous reflexives”)正好相反,他們和別人隔絕,以完成自身內在的對話,而且其對話的戰(zhàn)略性強得多;「后設的反思者」(“meta reflexives”)是使用強烈的價值觀來引導自身的反思的人。阿奇爾的結論是:當你依賴他人來幫你完成你的對話,你在組織的層級內較有可能會一直待在原位;依靠自己的內在對話的人,會向上晉升;而后設的反思者會在組織內橫向移動。
雖然任何人身上可能不會單單存在一種類型,這個研究指出,進出于對話的價值。具體來說,對話吸引我們向外的注意力,并創(chuàng)造一種活動的感覺,但往往是無效的,除非我們花時間把這個經驗轉化成一種洞察力,或轉化成使我們在組織內向上晉升的內在對話,或是如果我們想鼓勵其他人也獲得晉升。
提高的情緒敏感度:雖然完全通過相互了解和情感聯(lián)系才有進展的對話,在組成團隊時可能會有幫助,但這種對話在交涉協(xié)商時也可能有很大的破壞性。如果我們所做的只是「感覺」另一個人在說什么,以了解他們,我們可能會遇到麻煩。之前的一系列研究已經證明,這種類型的情緒敏感度,其實不利于交涉協(xié)商桌上討論的結果。相反地,另一種形式的同理心:認知同理心(cognitive empathy),在發(fā)現(xiàn)交涉協(xié)商中潛在的協(xié)議方面,可能更有用。這種對話需要我們在交涉協(xié)商時使用理智和感情。通常,我們只展示自己了解另一個人的感受,就覺得滿足了,但這并不夠。在交涉協(xié)商時,確實地從其他人的觀點看事情,可讓我們避開自己的偏見。
「妄想」的共識:對話的舉行也常常是為了達到共識,但達到共識并不代表是有效的領導。人類總體而言,很容易出現(xiàn)多種幻想、扭曲和心理陷阱,而對這些事情有共識,可能會導致大規(guī)模的妄想,而不是實際的有效領導。我們無需走到像希特勒那種地步或種族隔離,就能顯明這一點。我們都容易陷入心理陷阱,而如果我們都容易有這些認知偏差,我們可能達到共識,但卻是完全錯誤的共識。
所以,如果我們受到這些情況的限制,我們能做些什么?首先,阿奇爾的研究建議,在一切的對話之后應該做的是內在的反思,以避免停滯。要刻意給自己補充對話的數據,讓你的大腦深入處理那些數據。其次,對認知同理心的研究顯示,我們在交涉協(xié)商過程中,不應該因為說出自己的情緒而過度忘我,但是也要說出自己的觀點。我們可能都會陷入心理陷阱的事實顯示,決策需要超越共識,而且可能需要以「最佳猜測」的選擇來執(zhí)行。
這些研究顯示,有效的領導人必須是健談的,而且是會做內在反思的;運用你的理智和感情;偶爾要違背團體的共識。下次你被卷入一個對話時,看看你能否發(fā)現(xiàn)自己陷入其中任何一個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