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的某個周五下午,賴瑞.佩吉(Larry Page)走進Google的茶水間,那時公司名稱(Google)還沒成為家喻戶曉的名詞。佩吉在墻上貼了幾張印自Google AdWords搜索引擎的廣告,在這些打印頁面的最上頭,用大大的粗體字寫下:「爛廣告」。
這個動作在多數公司都算是嚴苛之舉——傲慢的高級管理者公然羞辱底下的倒霉員工,將他們的成果貶為二流貨。但在Google完全不是這樣解讀,佩吉出乎尋常的舉動其實展現(xiàn)了自信,點出了棘手的問題,他也明白手下的天才工程師會想出辦法。
艾立克?史密特(Eric Schmidt)與強納森?羅森伯格(Jonathan Rosenberg)合著的管理學書籍《Google模式:挑戰(zhàn)瘋狂變化世界的經營思維與工作邏輯》(How Google Works)中,敘述了后來事情的演變。接下來的周一一早,一組工程師發(fā)出電郵提出解決方案,這辦法不僅解決了AdWords的問題,還幫助Google轉型,成了非常賺錢的機器。這個故事充分體現(xiàn)了Google如何打造解決問題的企業(yè)文化,對事不對人。我在這里看到四個假設,足以驅動這樣的文化:
1.?大家希望把事做好。多數有關「當責」(accountability)的討論中,往往忽略一個事實:很多人都具備專業(yè),希望以自己的工作為榮。犯錯不是種罪惡,而且往往是出自善意的結果。
在80年代,典型的CEO就像「鏈鋸」艾爾?鄧樂普(“Chainsaw” Al Dunlap,曾任美國史脫谷紙業(yè)公司CEO),裁員起來毫不容情。他打著所謂的「創(chuàng)造股東價值」為目標,灌輸的「當責文化」,在這過程中解雇數千名員工。他的績效表現(xiàn)為他贏得商業(yè)雜志的封面報導,以及閃閃發(fā)亮的新聞頭題。
如果佩吉在公司樹立了同樣的當責文化,他會直接找來負責的廣告團隊嚴辭訓斥,或許還會揚言要他們走路,要求他們整個周末加班并保證迅速解決問題,否則就要付出可怕的代價。大多數的公司都是如此。
然而佩吉的做法全然不同。他沒有威脅開除任何人,也沒有要誰出面「扛責任」。他反而把這個有趣的難題丟給手下工程師,讓他們想辦法。他相信有人會愿意接受挑戰(zhàn)。這充分說明了他和謝爾蓋?布爾(Sergey Brin)在Google創(chuàng)造的文化。
2.?只要眼球數夠多,沒有抓不到的錯。佩吉沒有去找AdWords的團隊,而是把問題貼在茶水間,讓公司所有人都看到。此舉在多數公司會被看做責備手段,刻意讓表現(xiàn)不佳的單位難看。
然而Google的員工實事求是,佩吉不過是遵循開放原始碼運動的名言:只要眼球數夠多,沒有抓不到的錯(又稱萊納斯定律〔Linus’s Law〕)。而且工程師的反應也是依照這個原則。
Google是一家大公司,擁有近50,000名員工,散布地點超過40個國家;從組織的角度來看,它與其他類似規(guī)模的許多公司沒什么不同,它也具備層級指揮結構,來管理多個部門。然而差異在于,Google不會任由組織結構來決定實務。
正因如此,Google在很多方面還能保持新創(chuàng)企業(yè)的運作模式。領導人很清楚,就算無法不陷入大公司會有的紛擾,但Google依然不致失去其精髓;只要對一切保持新奇與興奮,就不會真正長大。
3.?有趣的任務自然會吸引到最佳人選。這個故事發(fā)生的背景也值得一記,2002年時Google正緊鑼密鼓準備首次公開募資,必須大舉提高營收,而AdWords的問題就是橫在這個目標前的龐大障礙。很多CEO不會在茶水間張貼字條,他們會確認找到最好的人選來解決問題。
然而,請想想接下來的情節(jié):召開項目會議,而最好的人選往往事情纏身,所以要花上幾星期來推動,這些人會探討問題,提出可行建議,測試看來最佳的方案。幾個月后,答案或許會浮現(xiàn)。
然而佩吉很清楚,對解決問題有興趣的人就是「最好的人選」。事實證明,雖然很多人都認為AdWords的技術故障是個復雜的問題,但就搜索引擎工程師來看,這是很基本的。他們很快就找出解方,執(zhí)行「廣告相關度得分」,而依此為廣告排序會是個完美的解決方案。
所以,「最好的人選」不是佩吉選出的,而是他們自行出面,證明自己能在一個周末內利落解決AdWords 的技術問題。遠遠快過多數CEO找來「頂尖人才」開會所需的時間。
4.?偉大的領導人會創(chuàng)造使命感與目標。許多管理者總說他們最看重的就是人才。這話的意思多半是指他們會找特定學校畢業(yè)的人選,或是從主要競爭對手的資深主管尋才??墒?,人才被過度強調了。少了熱情與目標,人才是無法發(fā)揮效用的。
我請過一位業(yè)務部門經理,她似乎完全想不出有創(chuàng)意的解決方案。我們雙方都認為,讓她離職對雙方都好。她后來成了非常成功的室內設計師。顯然,她絕對是個人才,但只有在她將能力發(fā)揮在她關切的問題上,才能展現(xiàn)才干。
正因如此企業(yè)文化至關重要。這是自我選擇。一間公司的文化若是較強勢,每個人都清楚自己前進的方向,也知道該做些什么才能到達目的。若是企業(yè)文化模糊,員工只會一個指令一個動作。他們執(zhí)行任務,遵守內規(guī),盡量不要越線行事。沒有什么使命能激起他們的熱情。
佩吉在Google茶水間貼出字條的同時,他很清楚公司文化會起作用。他不必明白講出該做什么,因為他打造了具備使命感與目標的公司。他只需要說,「爛廣告」,這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