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掌,大舞臺
假如一個人的手能夠展現他的傲慢自大,正如佐伊·克魯茲一樣,那手同樣也能表示對別人感興趣。無論是打手勢還是與人握手,友好地伸出張開的手掌,都能釋放出你內部的熱情。在心理學上,外向的人關心他人。與之相反,內向的人只關注自己而比較不愿意接觸他人。在商務世界和職場中,有的人主動把手伸出來,有的人把手放在口袋里、放在膝上或者藏在桌子下面,相比之下前者比后者享有更大的優(yōu)勢。
杰克·韋爾奇和蘇茜·韋爾奇夫婦在《商業(yè)周刊》的建議專欄中這樣寫道:“因此,走出去,加入他們,積極發(fā)言,和你的團隊和其他人聯系緊密些,把你的所有能力發(fā)揮出來,施展出自己的個性?!边@是由于一位匿名的女人寫信給韋爾奇夫婦尋求幫助而寫的建議。她的老板告訴她,如果她想獲得晉升,那她必須展現出“更強烈的個性”。她在亞特蘭大的商務總監(jiān)坦陳,她的問題就在于“天生是個內向的人”。
韋爾奇夫婦指出,在大公司里,內向的員工比在工作中善于和同事溝通、激勵同事的外向型員工要遇到更多的問題。作為一個人類學家,我發(fā)現有個簡單的方法能夠讓你顯得更外向——會打手勢。在研究會議錄像時,我觀察到,女職員在說話時如果能在桌面上打手勢,就能夠得到更多的關注,她們的話也更能被認真對待,而那些說話時把手藏在桌子下的女職員卻達不到這個效果。
通過聯合利華護手霜的研究項目,我發(fā)現人們對手的外形、動作和姿勢有一種特別的興趣。我們之所以密切地關注別人的手,是因為我們都是靈長類動物。位于靈長類動物腦中的顳葉,高度協調著我們的手打出手勢、抓東西、與他人握手。在聯合利華的研究發(fā)現,我們尤其關注一只手有沒有被護理得很好,并由此判斷這只手的主人的性別、年齡。例如老繭、指甲縫里的污垢和手背上的老年斑,常被認為是難看的、消極的符號。手讓我們如此著迷,因而不難解釋為什么畫家米開朗基羅、雕刻家羅丹和攝影師安妮·萊博維茨都選擇了用不同的藝術方法來呈現雅致的手。在會議室里,伸出你保養(yǎng)良好的手來做手勢,有助于你的成功。
握手的學問
在今天全球范圍的商務場合,人們會面、打招呼和達成交易時通常都會握手。握著別人的一只手,上下揮動(在德克薩斯州是左右揮動),并迅速放開——我們大家都知道,指尖和掌心特別敏感,因而握手可以讓兩個人十分貼近。當別人握著我們的手時,我們立即可以感覺到對方的手是溫暖還是冰涼、干燥還是濕潤、有力還是虛弱。手接收到的溫度和壓力會傳輸到大腦中的體壁感受區(qū)域,尤其是在戀愛關系的雙方,大腦的反應會更加劇烈。握手獲得的信息經由頂葉,會傳輸到大腦邊緣系統深處,進而完成情感的轉譯,大腦由此判斷出握手的感覺。
假如你到法國出差,要有心理準備一天握十幾次手。在巴黎的公司,職員早晨會與同事握手問好,傍晚握手說再見,外面來的供應商或技術人員則會在進入和離開辦公室時和每一個人握手。與之相反,日本人更多的是點頭表示問候而很少握手。在伊斯蘭地區(qū),男人絕對禁止在公共場合和女人握手。所以,即便握手在商務世界是很普遍的事,在起程前你也應該學習該國有關握手的文化禮儀。
在世界上的大部分地區(qū),握手能夠讓人看見、感覺到你對其他人的關注,需要注意的是握手時大拇指不要縮回來。在南美洲、拉丁美洲和歐洲,你應該主動向前與人握手。握手能夠增加你的外向分值,能讓同事感覺到你真正關心他們本身。在亞洲、南亞和中東,握手的禮儀更為微妙。在走上前伸出你的手之前,你要先學習這些地區(qū)的文化習俗。在印度行合十禮時,你應該雙手手指和掌心相對,靠在胸前,微微點頭。行穆斯林教的額手禮時,你應該右手觸摸前額,再微微鞠躬,這會是一個比較合適的姿態(tài)。
無論你在世界的哪個角落做生意,都不要把雙手藏在身后,或轉者讓別人看不見它們。把雙手露出來,吸引別人對你的注意,借助雙手強調你的觀點。在商務場合,面對你不熟悉的人,手是你最好的使者。雙手傳遞的非文字語言雖然神秘,卻能被所有人理解,因而能替代你發(fā)出更有力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