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職業(yè)經歷非常豐富。我做過最基層的行政助理,而且是打字水平很糟糕的那種,后來進入了紐約一家有名的廣告公司,如今在美國一家最大的公共健康機構擔任CEO。因此,本著傳承精神,對于20歲左右剛剛邁入職場的年輕人,我想給他們提供幾條“希望自己能早知道的”建議:
1、放棄“自以為是”
這聽起來有些刺耳,不過我會用最溫和的方式來闡述:你并沒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特別。如果你是千禧一代,你很可能是被一對用心良苦,但不幸誤入歧途的“直升機式父母”撫養(yǎng)成人的——他們事無巨細地管理你的方方面面,即便最平庸的成績,也能得到他們的不吝褒獎。
雖然積極的自尊和鼓勵,對于兒童成長至關重要,但現在的研究顯示,像足球比賽第6名獎杯這類東西,對孩子的傷害可能遠遠超過它們帶來的好處。在真實世界里,有競爭是好事。競爭給我們帶來挑戰(zhàn)。競爭會激勵我們。競爭讓我們變得更擅長自己的工作。
進入工作之后,我很快便知道,在廣告業(yè)從來沒有“銀牌”。最終獲勝的只有一家廣告公司。如果你能迅速地擺脫自以為是的心態(tài),埋頭苦干,認認真真做好最終能夠帶來勝利的工作,你就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2、放棄白日夢
那些受到流行文化追捧,致力于將夢想可視化的偽科學,都掩蓋了一個事實:橫亙在成功的夢想和實現夢想的現實之間的,是艱難、枯燥、有時候令人失望,通常都極其痛苦的實際工作。
我的祖母經常說:“要想實現夢想,首先你要醒過來!”你還在等什么?別再夢想著你想要取得什么豐功偉績。雅詩?蘭黛說的很有道理:“我從來不會夢想成功。我會為了成功而努力?!?/p>
3、放棄長期計劃
有一份未來計劃沒什么錯,不考慮未來是愚蠢的表現。但是,我們的未來計劃最好是一個松散的框架,而不是詳細的路線圖。專注于當下,可以幫助我們接受“計劃之外的”新機遇。
實話實說,有計劃當然是好事,但一旦計劃遭遇現實,你很有可能無法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向執(zhí)行這些計劃。
成功往往源自靈活,源于你能夠接受B計劃、C計劃甚至D計劃。詹姆斯?戴森經過5000多次嘗試,才完成了如今舉世聞名的雙旋風真空吸塵器。他說:“我能取得超乎想象的成功,是因為我愿意去了解怎樣做行不通。”
4、放棄急功近利
流行文化給我們傳達了一種被曲解的信息——除非我們在25歲便成為億萬富翁,成為《好聲音》的冠軍,或者成為《創(chuàng)智贏家》的下一個大熱門,否則我們就是失敗者。真人秀告訴我們,成功就是一夜暴富。我們看《減肥達人》,就認為在60分鐘內減掉60磅是可能的。
以上這些用最少的努力換取最大的成功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那種在30歲之前不成功便是失敗的想法,只會讓職場上的年輕人對自己失望。
事實上,硅谷創(chuàng)業(yè)者們大多都是在40歲以后才取得成功。在年輕時取得巨大成功的壓力,令許多20歲左右的年輕人過早辭去了工作,低估自己的經驗,對自己失去耐心,很難致力于一個目標、一份職業(yè)甚至一項使命。所以,在思考未來的時候,不要害怕等待,讓自己接受磨練。
5、放棄朝三暮四
在當下這種容易令人分心的文化當中,要專注于目標并不容易。事實上,一位哈佛大學研究人員為此創(chuàng)造出一個專門的術語:注意力缺乏特質,這種特質來自我們永遠在線、始終互連的生活方式。只要我們能堅定信念,最終一定可以獲得回報。
就以我們公司組織的真相?青少年戒煙活動為例。這項活動于2000年啟動時,青少年吸煙率為23%。如今,青少年吸煙率已經下降到7%。為此,我們花了15年時間,現在我們已經看到了成功的曙光。雖然我們一直在針對新一代的年輕人調整我們的策略、信息和技巧,但我們一直沒有偏離最初的核心信念——告訴年輕人與香煙有關的事實,可以讓他們作出正確的選擇。
我現在已經工作很多年了?;厥淄?,我更加確信,自己之所以能有今時今日的成就,與其說是因為我非常聰明能干,倒不如說是因為我愿意埋頭苦干,保持開放心態(tài),敗而不餒,并且從未失去激情。我愿意將所有這些稱為一種“堅韌不拔”的品質。這種品質永遠不會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