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朋友們找我交流開工情況的也多起來,有些還遲遲不愿進入狀態(tài),覺得疫情是白得的一個長假,戀戀不舍。有些早已經在家宅煩了,希望回到辦公室。
我的很多朋友算是非常上進的,一般平時都是計劃滿滿,假期也都不愿虛度,總是覺得太忙時間不夠用。但這次特殊的疫情讓大家宅在家中。很多人工作以后幾乎是第一次宅在家中這么長時間,時間倒是多了,但大多數感覺并沒有覺得做了什么,假期上班了,還是頗為遺憾的。
前天我的朋友Zara和我交流時就反思 ,這在家一個月本來想學法語,本來覺得平時忙沒有實現,實際上這么閑了,法語基本只學了不到三天,遠低于預期。明知道自己不應該天天刷劇還是停不下來,現在正常上班了又感覺浪費了一個月,有點后悔,罵自己混吃等死。
Zara說現在漸漸工作忙起來了,又在擔心后面沒時間學習了。
這讓我想起,大建筑師Frank Lloyd Wright有句話大概是說:人類歷史上所有偉大的建筑都是在限制最多的時候完成的。
其實何止是建筑,人類什么樣的大成就不是在約束條件下成就的呢?
人們總是相信,如果資源更充足,就能完成自己現在做不成的事了,事實上,可能相反。
1、沒有約束,很難分清優(yōu)先級。
單調而有規(guī)律的生活容易讓人失去時間感。
當時間變得不那么緊張時,很多時間管理技巧就變得沒那么重要,是要事優(yōu)先?還是小事優(yōu)先?
尤其疫情不知道什么時候結束 ,在家的時間還不知道有多久時,總覺得自己還有足夠的時間去做那些理智上應該做但不急著做的事,事實證明,人性在放松的狀態(tài)下總會做那些輕松容易的事。
2、沒有約束下會失去參照物。
宅在家即使是工作也容易讓人從聯機狀態(tài)變成單機工作,這種少了很多約束的情況其實容易失去參照物。
在大家協同工作,社會普遍進步時,很容易將自己的狀態(tài)代入檢查,不學習進步很容易有危機感。但當社會焦點不再在個人進步上時,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堅持自己的目標。
雖然疫情好轉,全面復工不遠,但這次特殊的假期中,在突然多出來的時間里,無法自由外出的情況下,我們做成了什么樣讓我們覺得不虛此時的事其實是自我管理的表現,無論怎么樣,我們起碼可以知道:
1、任何約束或限制未必是壞事。
資源不夠用時,往往是創(chuàng)造力,學習力提升的好時機。
現代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很多人覺得時間不夠用,其實正是因為時間緊張,才讓我們更有效率的利用了時間,取得更多的成績。
張馳有度才能讓人充實進步。
所以時間不夠,沒有時間其實未必是真的。因為再給我們再多的時間,我們可能也不會比“現在”的狀態(tài)更好。
2、在“他律”缺失的情況下,目標管理更重要。
我們可能會高估自己的自律能力。
如果沒有每日設立明確的目標,設立節(jié)點,我們可能會過一種“密度”很低的生活。
即使是自律性很高的人,如果沒有目標,給自己約束,也容易只把刻板生活當成自律。
有位很上進的朋友和我說,在疫情放假期間,他覺得自己還是很自律的,每天定時起床,正常健身,正常閱讀,本來覺得自己不算虛度,還是很引以為傲的,但是反思又覺得并沒有覺得有很大進步。因為這些都是常規(guī)工作,并沒有制訂有挑戰(zhàn)性的目標,而常規(guī)項的工作并沒能突破極限,而是在同一個難度平原上。
在資源更足時,我們要適時制訂挑戰(zhàn)性的目標才能更好的利用更多資源。
據我觀察,在假期中制訂目標,設立項目的朋友成績會好很多。最近OKR被很多朋友關注,這個工具用在個人管理中效果也相當不錯。
3、保護自己的注意力資源。
每個人的注意力是自己最重要的資源之一。我們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容易被影響。尤其是出現重大非常規(guī)事件時,自身注意力的分配其實也是能力差異的體現。
人有社交天性,在信息社會,如果沒有其他人合作的工作,社會信息也會自然分配占用掉注意力帶寬。
無人和你聯機工作時,也要自己制訂參照,而不能成為信息的被動接受者。
這兩天越來越多企業(yè)在復工中,工作和生活的秩序在恢復。相信我們很快會恢復日常聯機狀態(tài),但在這個長長的假期里,我們做成的那些事都會成為人生的一部分,我們從這次越長待機的經歷中得到成長也是。
你在這個超出預期的長假里,完成了什么樣的項目嗎?
作者:景紅
?